给逝者穿的衣服称为寿衣(俗称“老衣裳”或“老衣”),是汉族丧葬文化中装殓遗体的专用服饰。以下是关于寿衣的详细信息:
1. 寿衣的组成与设计
基本构成:包括衣、裤、裙(女性可用裙子代替裤子)、寿帽、寿鞋、寿袜、寿枕、寿被等。部分地区的传统寿衣为“七件套”,即衾(裹尸斗篷)、寿衣、寿帽、寿鞋、寿袜、寿枕、寿被。
款式:分为传统中式(如唐装、长衫)和现代西式(如中山装、西装),需整体风格统一,避免混搭。
材质:多用棉、丝绸或毛呢,忌用皮毛(避免来生变兽类)和缎子(谐音“断子”)。
细节讲究:袖子需长至遮手(避免子孙沦为乞丐),无口袋(防止带走福气),用布带代替纽扣(寓意“带子”,即后继有人)。
2. 穿戴习俗与禁忌
件数要求:通常为奇数(如3、5、7件),上衣比下衣多两件(如“上七下五”“上九下七”),年龄越大件数越多。年轻人或夭亡者仅穿三件。
穿戴时机:多在逝者弥留之际或咽气后立即穿戴,部分地区认为断气前穿好才能“带走”。
穿戴者:男性由子女负责,女性由女儿或儿媳穿戴,遵循男女有别。
禁忌:穿戴时亲属不可哭泣或让眼泪滴落寿衣,否则逝者会因牵挂无法安心离世。
3. 文化寓意

象征意义:寿衣寓意“健康长寿”,寄托对逝者的尊重与祝福。颜色多为蓝、褐(传统)或红、粉(年轻女性),图案常绣吉祥纹样(如龙凤、花卉)。
功能演变:古代寿衣可吸收遗体腐败液体,现代因火化普及,更多体现仪式感与个性化(如使用逝者生前衣物)。
4. 现代变化与法规
简化趋势:部分地区允许穿逝者生前衣物替代传统寿衣,但殡仪馆火化时需注意不含金属配件。
法规要求:中国推行火葬,寿衣需符合火化规范(如纯棉材质、无金属饰物)。
若需更详细的地域习俗或具体穿戴流程,可参考相关来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