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注册会计师(CPA)考试的综合难度分析和历年通过率数据,《经济法》和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》通常被认为是专业阶段中相对容易通过的科目。以下为具体分析及备考建议:
一、科目难度排行与通过率
1. 《经济法》
特点:以法律条文为核心,内容独立性强,与实务关联度较低,主要依赖记忆和案例分析能力。型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为主,计算量极小。
通过率:历年平均通过率约27%-31%,在六科中排名靠前。
适合人群:法学背景考生或擅长记忆的零基础考生。
2. 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》(战略)
特点:知识框架清晰,内容较少,重点突出风险管理、战略模型等,需结合案例分析理解。
通过率:通过率约25%-28%,中注协数据显示考生成绩多集中在及格线附近(60-65分),突击备考效果显著。
适合人群:时间紧张的考生或管理类背景考生。
3. 《税法》
特点:知识点琐碎且政策更新频繁,但计算逻辑相对固定,需通过大量刷题熟悉税率和优惠政策。
通过率:约22%-25%,略高于会计、审计等科目。
二、为何“一般人考不过注会”?
1. 整体难度高:
专业阶段六科平均通过率仅20%-25%,其中《会计》《审计》《财管》被称为“三座大山”,通过率常低于20%。
综合阶段通过率虽高(约70%),但需通过专业阶段后方可报考,整体周期长。
2. 科目特性挑战大:
《会计》:内容庞杂(如长期股权投资、合并报表),需500小时以上系统学习。
《审计》:逻辑抽象,专业术语多,实务经验不足者理解困难。
《财管》:计算量极大(如财务报表分析、资本预算),公式多且需快速解题。
三、备考策略建议
1. 科目搭配原则:
难易结合:例如《会计+经济法》或《财管+战略》。
关联性搭配:《会计+税法》或《审计+战略》因知识点交叉可提升效率。
2. 学习方法:

《经济法》:重点背诵公司法、证券法、破产法等核心法条,结合案例题训练。
《战略》:建立框架思维(如SWOT分析、波特五力模型),考前集中记忆高频考点。
《税法》:分模块攻克(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个税),刷题强化计算熟练度。
3. 时间规划:
基础阶段(3-6个月):理解教材和网课内容,完成章节习题。
冲刺阶段(1-2个月):限时模拟考试,整理错题本。
四、总结
对于零基础或时间有限的考生,建议优先选择《经济法》或《战略》作为突破口,通过高效记忆和框架学习提升通过概率。但需注意,CPA考试整体难度高,需长期坚持和科学规划,避免因轻视“简单科目”而低估复习强度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各科具体学习计划或真题资源,可参考:[高顿财经CPA备考指南]。